最近的青岛,海边的“大动作”有点密集。
7月16日,东方电气(青岛)海上风电产业基地项目(1-2期)招标计划正式发布,这一总投资近30亿元的风电装备制造项目步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
眼下,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和即墨区海域,三峡集团、华电集团等能源巨头正加快进行多个大型海上风电项目的前期工作。
这些项目与东方电气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共同构成青岛新能源产业的双翼,推动这座城市向2030年千万千瓦级海上新能源基地的目标加速迈进。
1612期
在青岛2025年重点项目名单中,四大风电项目赫然在列,总规模达5000MW,以海上风电、海上光伏为代表的海洋新能源已成为青岛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方向。
其中,包括三峡青岛3000MW海上风电(一期)、华电2000MW海上风电智慧能源融合示范项目,以及东方电气海上风电及配套项目等,都是青岛发展海洋新能源产业的重要落子。
深谙自身优势的青岛正发力以海上风电为主体,光伏、氢能、储能、海洋能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
7月10日,青岛市政府印发《青岛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力争2030年建成千万千瓦级海上新能源基地。
在青岛着力构建的“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绿色能源”被列为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并进一步成为其绿色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
时间来到今年5月,东方风电(青岛)新能源有限公司在即墨区悄然注册成立。而它的全资控股企业正是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全球最大的发电设备供应商,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基地。
这次落地的东方电气海上风电北方总部产业项目,计划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将建设年产装机容量2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主机整机制造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
从7月16日发布的招标计划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该项目1-2期总投资约10亿元,将新建厂房、辅助生活用房及消防设施等。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疏港公路以东、规划巉山七路以西区域,总用地面积达45728平方米。
项目位于即墨女岛绿色能源装备产业园,这里规划了风电装备制造区、智能船舶制造区和配套发展区三大板块。同时针对海上风电产业的海运需求,园区将在现有5000吨级泊位基础上,规划新建3个万吨级泊位。
按照计划,该项目一期年产2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主机能力,将直接服务于青岛及周边海域的海上风电场建设。
再看整体项目,对于青岛来说,引进东方电气,关键在于企业自身的技术能力。
例如一期要建设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目标十分明确:聚焦大型化风机研发、智能运维系统开发等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海上风电装备制造的“卡脖子”技术。
这一技术支持正是青岛加速提升绿色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举。
布局绿色能源产业赛道,青岛已形成清晰的发展路径:“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新能源基地、推进千亿级绿色能源装备产业链”的“双千”目标。
但要实现这个目标,光靠单个项目不够,更需要把产业链 “串起来”。
眼下,西海岸新区东部海域,总投资390亿元的3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即墨区东部海域,另一个总投资超300亿元的海上风电项目正在进行用海、用地手续论证,力争年底前开工。
下一步,青岛将加快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和即墨区海上光伏项目建设,谋划储备远海漂浮式光伏项目。同时推动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拓展氢能在交通、工业等领域应用场景。
女岛港升级改造项目概念规划图
从女岛绿色能源装备产业园的规划图纸,到即墨海域地质勘察船的勘探作业,青岛海上风电产业蓝图正在走近走实。
与此同时,东方电气的落地如同一颗投入产业链条的核心齿轮,带动叶片、发电机、海缆等配套企业加速集聚,推动核心装备自主化、产业集群规模化,提升青岛绿色能源产业全球竞争力。
随着一个个项目的落地推进,也是其与城市产业发展“双向奔赴”的积极响应。